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回味春节

来源:区农委 作者:朱明贵 时间:2018-02-06 09:56:52 点击: 【字体:

妻子早早去菜场灌好了香肠。未及完全晾干,便取下一截放饭锅里蒸了,说是让一家人先尝尝。如是好吃,她想着再去灌些。大家的评价是“就这样”、“还好”、“和往年差不多”。这种似乎无所谓的评价倒是让妻子为难了,灌,还是不灌呢?

回味新灌腊过的香肠,对灌还是不灌,我当然不多过问,倒是在妻子为这春节的“忙活”中生出许多的回味思考。

春节,在我们这代人最初的记忆里,是一身洋布缝制的新衣裳、妈妈挑灯夜做的新布鞋和几顿有别于平常的美食,还有村口那一如黑狗肚子般爆米花机发出的“怦嘭怦嘭” 声与五谷炒熟后弥漫在空中的香气儿。当然,从大年初一起可以乐颠颠地跟在姑娘小伙们挑着的花担花船、舞动着的龙灯后面欢呼雀跃两天,那算是一个农村孩儿精神生活里一年中最为浪漫的事情。

后来长大了,看邻家小孩子们一如自已小时候过年时那么兴高采烈时,我却在想着与过年无太大关系的心思,包括如何和妻子一块好好奋斗,挣足够的钱把偏小的房子换个大些的。把外公给自己的那辆除了车铃不响之外,骑上去其它零件无处不响的老旧自行车换部“凤凰”或者“永久”。于是,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差个鼓手,腊月二十五开始排练,正月初五收工,每天记8分工,相当于现在的8毛钱,108--我去了。

再后来,政策变了,形势也跟着变,这春节过得也就一年与一年不同起来。吃的,从1984年往后,寻常百姓的春节餐桌是一年比一年丰富。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单位给我们每人发了两条特级带鱼作为福利,我妻子将带鱼剖了洗净晾在门口留作年三十吃。蒸鱼时果然香飘四方,听邻居闻香赞美,妻子分别送去两块“大家香香嘴”。于是,一连几个春节我和周围邻居年三十都蒸带鱼吃,说是吃了带鱼以后的富裕日子又宽又长。不过,如今已很少有人年夜饭吃带鱼的了,农家掌勺上灶的大伯大娘专拣又大又肥的花鲢买,煮熟了用锅盖似的头号盘子装,从这年三十吃到来年正月初五,说是“富裕生活连年有余”。其实这话一点不假,如今不说春节,就说一日三餐,哪还象二、三十年前那么愁这顿没那顿?菜市场琳琅满目,家庭主妇愣是埋怨“不晓得买什么好”,鱼山肉海己令不少人“索然无味”,马兰头、枸杞子、山芋萝卜瓜、鳗鱼螃蟹鳖等等倒是“荣归”餐桌,俏销了起来。穿的,妻子一边抱怨俩个人有上百件裤子、褂子,无毛边,无补丁。可到了春节前,她依然会为一家人从头到脚置办一份“崭新行头”且一年比一年好,理由是“过年呐”。其实,这样的奢侈又何止我们一家。进了腊月上街走走看看,当春节被策划成一次次购物行动时,那盛着新装新鞋的精致包装袋上印着的代言明星靓照还有被印制夸张了的中外文字母、商标等等,在行走街市的主妇们手中被演绎成了一道绚丽风景,把年节的氛围烘托得好令人激奋。

有人说,如今的春节味道淡了,从吃呀穿的角度,比之从前,人们现在真是“天天如过年”。至于因为春节而滋生的那些快乐种种,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体验着。不过,春节作为一种华厦子孙最为盛大隆重的民俗文化,传承悠久,弥坚地穿扎天地,浩瀚地传祖历代。一年分四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春节象一个时间的使者,传承、见证并且忠实地记录着历史。试想,如果时光的流逝没有四季作坝,没有年节为埂,那么,时光就是无序无节,无斑无痕的“大粘饼”。就因为生活中有了四季的更迭,有了年节的逢至,才有了时间在人类历史年轮上的镌刻,才有了人们的庆生贺岁,才有了亲情的悲欢离合,才有了我们对于行为与未来的思考和安排。所以,春节的来临,会让孩子们快乐,会让过来人回味,会令更多人感慨。因为我们在享受生活时,往往更会在合家欢乐,幸福团圆时理性思考并以矩行律动去延续这份来自生活的美好。

中国可以回味的历史己有五千年。让我们站在春节这个四季轮回的节点上,回味历史,欢度春节,迎来一个又一个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