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花哨唱功”不如真干实功
不久前,笔者参与了一次家访活动。在某干部家中同其家属交流时,笔者提了个问题:“您对当下干部哪种行为最厌烦?”“只会花言巧语的干部最不受待见!”干部家属回答得很果断干脆,可见,花言巧语的“假把式”确实被大家唾弃。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大意是话说得很好听,脸色也装作很和善,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延伸到当下的工作中,确有少数干部醉心于花哨的“唱功”,对待办事群众连哄带骗,唱高调、放空炮、打白条,漂亮话说得天花乱坠,可工作真正落实起来却是“一拖二慢三站”。长此以往,群众切身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再花的语言、再巧的说辞,只会徒增群众的厌恶感,损害干群深厚的鱼水情。
花言巧语的背后,实际上是形式主义的不实作风在作祟。有些干部在工作中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拳绣腿”,面对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是思考着如何在实干中破题,也不是站到群众的角度去谋划,而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应付敷衍,把大量时间用在花言巧语上。只要能哄得了一时、脱得了身,便不负责任、不顾后果地向群众拍胸脯、作承诺。
做好群众工作,关键要用心和群众沟通交流,说心里话、说实在话、说大白话,把事情说清楚,道理讲明白。最为重要的是,向群众说出的话、作出的承诺,必须要有一言九鼎的魄力、一抓到底的韧劲,不仅要讲效率,更要在质量上做文章,始终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对于群众的合理诉求,一时半会难以解决的,要真心实意做好解释说明,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理解认同,而不是用花言巧语来蒙蔽群众、逃避责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