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人民网:落实政策杜绝“假把式”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5-09 10:00:20 点击: 【字体:

“如果层层都浮在面上、层层都不摸底,改革措施怎么落地?脱贫攻坚怎么能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政策不就棚架了吗?”近日,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在基层调研期间,谈到抓落实的问题时如是说。  

棚架者,只有竹木支撑,上覆油毡而已。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对上级决策部署,只在面上执行,没有落实到位;有的在落实中走样、变调,如同房子只有棚架,空空荡荡,没有内里。国企改革、环保治理、脱贫攻坚……要让“骨感”的现实如理想般“丰满”,把一个个宏伟目标化为现实,别无他途,只有下绣花功夫。邓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政策、规划和蓝图要变成硬邦邦的现实,都要靠基层这个最后的端口。基层干部更要干字当头。然而,决议到了镇街,有的干部依然以会议贯彻会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碰到问题东闪西躲、“击鼓传花”;有的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抢着做易出政绩的事情,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有的甚至纸上谈兵、光说不练。这些形形色色的“太平官”“逍遥官”“滑头官”,缺乏担当意识,让政策落空、走样,造起了一个个政策棚架。  

基层工作非常具体,无论是教育、医疗、食品安全,都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群众最厌恶的就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百姓谁不爱好官”,好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口号喊破嗓子,都不如干一件实事。只有带领群众苦干实干,工作一件件落实,问题一个个破解,人民群众才能满意。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政策的“棚架”充实内里,关键在“细枝末节”。攻坚克难并不是非要惊天动地,更多时候,甚至更为关键的,都在一些看似平常的细枝末节。杨善洲退了休,一步步丈量大亮山,跟职工吃一个锅里的饭,睡一样的油毛毡窝棚,硬生生把“连野樱桃和锯木树都不长”的大亮山改造成花果山,让“一家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穷日子一去不返。正是在这些细枝末节里硬抠死抠,一个地区的脱贫大业才一点点变为现实。  

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解决政策落实“棚架”现象,最终要靠基层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基层干部只有敢于担当、勇于任事,摸准现实情况,找对工作方法,下笨功夫、苦功夫,党和国家的政策蓝图才能落地生根、更好惠及群众生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