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新华网:自知之明最难得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6-16 09:37:50 点击: 【字体:

前段时间,媒体曝光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区长王洪钟的违纪案例。作为单位一把手,王洪钟任性用权、目无纲纪甚至欺骗组织。其中一个原因,是他自认为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大手笔”带来了城市面貌的变化,便“自我膨胀”,开始不把党规党纪放在眼里。  

民间有句老话:“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自己姓啥。”但反观实际,确有部分像王洪钟这样的“气球型”党员干部,有了点权力就自认为“有了身价”,忘了初心,在群众面前当起“官老爷”;一旦在某个领域有了成绩,便居功自傲,在纪律规矩面前把自己“特殊化”。比如陕西省户县西坡村原村支书韩亚民,担任村干部几十年,被选为村支书后,就开始飘飘然,搞大权独揽,认为其他村干部就是给自己跑腿的。南昌航空大学党委原书记王国炎,因为在自己主政的几年里南航取得了较大发展,便认为“学校的一切成就都是自己个人的功劳”……  

水满则溢,器满则倾。这些党员干部在权力与成绩的光环中飘飘然,却不知,人生在世,看不清自己是极其危险的事。正如同气球太过膨胀就会爆炸一样,自大自满也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甚至滑向错误的深渊。  

自知之明最难得。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身份,才不会迷失自我。尤其是职务升高,权力变大,有了成绩之后,更应不骄不躁,保持平常心态。陈毅元帅曾写过一首诗《手莫伸》:“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虽寥寥数语,却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手中权力来自人民,做出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失去民心、背离组织,一切都将“归零”,还有什么可自大的呢?  

春秋名相孙叔敖曾讲:“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在群众面前,在党规党纪面前,党员干部应当把自己放在最小的位置。党的好干部廖俊波在担任邵武市拿口镇镇长时,年幼的女儿曾问他:“爸爸,你是镇上最大的人吗?”廖俊波微笑着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一句“最小的人”,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了党员干部人民公仆的身份。尽管工作地点从乡到县再到市,职位不断变化,但廖俊波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而那些把自己看得太大,把群众和组织不放在眼里,一步步放纵自己,唯我独尊的党员干部,最终会离群众、离组织越来越远。  

稻穗越饱满,头就垂得越低。党员干部当学习廖俊波,正确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把自己的利益看小,把群众的利益看大;把个人的成绩看小,把组织的力量看大。这样,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