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科学决策要“敞开门”
近日,某单位召开会议,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不仅活跃了会场的气氛,更从中征集到不少建设性意见。这种“开放式”议事,在党员干部“走出去”的同时,也让群众参与进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值得借鉴。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作决策过程中,鼓励群众参与,倾听群众的声音,对于科学决策、正确决策大有裨益。然而,现实中,个别单位的党员干部推进工作、制定政策习惯于“闭门造车”,甚至出发点还放在领导的个人意志上。有的单位虽表面上也频频下乡调查,却往往以座谈会的形式代替实地考察,缺少对“一线”的了解,只能掌握到“二手”信息,分析问题难以切中要害、探得真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想做到“全面深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从一些地方和部门出台的政策来看,由于没有充分掌握群众的意愿和情况,部分决策根本没办法落地,更谈不上让群众有“获得感”。
调查研究要“走出去”,科学决策要“敞开门”。这既需要党员干部“放下架子,走出屋子,扑下身子”,深入一线,多开展一些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调查研究,还需要鼓励群众多参与、多提意见,发挥群众的力量。只有多层次、全方位获取来自四面八方群众的真声音和好声音,决策才能出好招、获实效,真正让广大群众受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