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捧场”需谨慎
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某学校校长违规为女儿办婚宴,校党总支书记不但没有提醒制止,反而碍于情面,前去“捧场”。事后,该书记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现实中,相信许多党员干部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要自己去“捧个场”的情况,而其中不乏有些是纪律规矩所不允许的,比如下属或同事违规操办的婚丧嫁娶宴席,违规公款吃喝的聚会,私营企业主邀请的一些饭局等。
上述各类活动,该不该去,中央和地方都有相应的规定。按理说,收到违规活动的邀请,党员干部本应表明立场,坚决推辞。可现实中,有个别党员干部却总觉得参加个婚宴,吃一顿饭是人之常情,是“小事”。这种观念的背后,是纪律意识的淡薄,是侥幸心理在作祟。殊不知,纪律规矩无小事,很多落马贪官就是从这些所谓的“小事小节”一步步滑向腐败深渊的。
正所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些人喜欢“热心”邀请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去给自己“捧场”,大多是想借助党员干部的身份去给自己撑面子,好为自己拉拉关系、铺铺路子。他们真正看中的,是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因此,面对这样的“捧场”邀请,党员干部务必要绷紧纪律和规矩之弦,擦亮眼睛,保持清醒,自觉远离、坚决抵制这些变了味的“场”。否则,不仅自己会受到纪律的惩处,还助长了此类不正之风。
抵制违规“捧场”之风,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责任担当,对身边党员干部违规举行的活动,不但自己不能去“捧场”,还要及时提醒、告诫对方不要逾越纪律底线。否则,就是失责。此前,河南省周口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邵宏伟、纪检组长王凤山就因下属违规办婚宴,却不提醒、不制止,也未向上级纪委报告,最后因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到位,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他们的教训值得警惕。
同时,纪检监察机关也要拓宽监督渠道,强化群众监督,对党员干部违规参加饭局、筵席等活动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让各类以人情为幌子的违规“捧场”之风得以止步,让人际关系回归清爽干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