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服务群众应多点贴心举动
前段时间,笔者跟随领导到一乡镇调查扶贫工作,在一扶贫对象家里,看到墙上挂着一个塑料档案袋。仔细看去,和普通的牛皮纸档案袋没什么两样,只是外皮上印着“政府结对帮扶档案袋”字样。当地干部介绍,这是他们的一位扶贫专干想的主意,深受贫困户欢迎。原来,为做好全镇扶贫工作,这名扶贫专干提出实行扶贫登记回执制度。走访中,他发现一些扶贫对象的扶贫档案卡容易丢失或因保管不善而损坏,就专门设计了这样的档案袋,挂在家里既防水防霉,又美观大方,还方便扶贫专干回访时查询信息。大家看后纷纷称赞:这种创意服务真贴心!
由此,笔者想到,在推动建设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的今天,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外宣传时喊的口号很响:本部门设了多少便民服务站,派出了多少辆便民服务车,花重金打造了多少服务配套设施。但群众却好像不“买账”,究其原因,还在于许多措施没有服务到群众心坎上,没有切合群众实际需要,服务的贴心程度与群众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在个别地方政府部门的办事大厅里,“精心、专心、细心、贴心”的标语随处可见,可实际工作中,窗口人员不耐烦、让群众“来回跑”“走弯路”“磨破嘴”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服务措施好不好,到不到位,群众心里有杆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做赢得人心的工作,做什么都是见物不见人,最后是不会成功的。服务群众就应多一些贴心举动,少一些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为民服务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俯下身子做出来的。只有深入了解基层情况,体察群众的疾苦,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急事”去办,帮到“点”上,才会赢得掌声,收获信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