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新华网:扶贫资金分厘不容贪占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2-14 10:06:21 点击: 【字体:

媒体近期采访广东省检察机关和扶贫部门发现,当前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发案突出、案值虽小影响恶劣、基层干部成“重灾区”,凸显部分地区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对基层监管失之于软,敲响了严防严惩“扶贫硕鼠”的警钟。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用于救济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然而,在有些贫困地区,国家的扶贫政策竟然被某些扶贫干部当作“发家致富”的机会,扶贫款在执行过程中被肆意套取、侵吞,扶贫资金俨然成了“唐僧肉”。
  一些地方在扶贫项目申报、考察、招标、实施、验收、报账等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在拨付、分配扶贫款时吃拿卡要,甚至采取虚开发票、加大工程量、报假账等方式侵吞套取扶贫资金。一些基层干部视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为儿戏,置贫困群众利益于不顾,把本该属于贫困群众的资金装进自己的腰包,有些贪腐乱象甚至令人瞠目结舌。扶贫工作中滋生腐败现象,很重要的原因是权力没有运行在阳光下,工作机制不健全、监督不给力、资金管理不规范、暗箱操作等,导致扶贫资金流向不明确,给滥用权力者留下了空间,特别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为贪占扶贫款提供了土壤。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侵占。扶贫领域存在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拦路虎”,必须严惩。对扶贫领域发生的腐败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让扶贫资金真正起到扶贫的效果,真正惠及扶贫对象,切实发挥好扶贫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
  管好用好扶贫专项资金,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操作规范的扶贫工作运行机制。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扶贫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扶贫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发放管理、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环节程序,确保扶贫工作沿着制度的轨道运行。
  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将各项扶贫项目、标准、数额等相关信息晾晒在阳光下,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促使扶贫干部依纪依规管理使用扶贫项目和资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监督扶贫开发各项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精准排查问题,以“精准执纪”推动扶贫开发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对扶贫领域发生的违规违纪问题要严厉查处,对责任落实不力导致扶贫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的,严肃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责任。要坚持“一案双查”,对违规违纪行为,既要严肃追究当事人、具体责任人,还应追查相关领导责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