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监督在于规范党员干部言正行端
一位对审计工作很有研究的领导干部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审计的作用之一是“岔道口上指路,悬崖边上救人”,就是以日常的严格监督,防止干部失足堕落。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较于审计监督,纪委立足对党员干部日常行为的纪律监督,作用更大。党员干部对于纪委开展的“抓早抓小、治病救人”监督执纪工作,要抱有清醒的认识,切莫把纪律不当回事。正如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那些落马官员深刻的忏悔,因为缺乏有效监督,导致权力行使者随心所欲、肆无忌惮,最终积重难返,酿成大错。
许多案例表明,权力与监督应当是相伴相随的,越是位高权重,越是需要监督。脱离了监督的权力犹如脱缰的野马、越轨的火车,是十分危险的。很多落马官员曾经都是有能力、有头脑、有胆魄的干部,他们因出色的表现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但因为缺乏学习、缺乏自省,他们嫌日常教育啰嗦、日常监督碍手碍脚,忘记了绝对的权力会导致绝对的腐败,忽视了站位越高越需要“监督”的栏杆防护。
抵御诱惑和防范被腐蚀,仅靠党员干部的觉悟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制度化的监督。有了有力的监督,才能有效防微杜渐,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权力运行不偏轨、不走样。监督虽然看似在制约着权力,但却会让权力变得更阳光、更有威信。
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有了监督提醒,才会更清醒、更理智、更谨慎,才能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可见,监督不是鸡蛋里挑骨头。监督是提醒而不是否决,是督促而不是指责,是帮助而不是阻碍。
监督对谁都是非常必要的,党员干部接受监督应该是无条件和全天候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所要监督的对象可能就是身边人,或是同事或是上级。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真要是拉下面子进行严格监督,有时也确实不易。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因为怕得罪人而放弃监督提醒,把小问题养成大毛病,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监督力度不断加大,监督机制日趋完善,效果也日益显现。《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正是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条例》把“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作为重要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监督制度,体现了监督和信任的有机统一。党员干部应该清楚,监督不是挑刺找茬,与谁过不去,而是靠制度的力量规范党员干部言正行端。不辜负信任,主动接受监督,是党员干部应有的姿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