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警钟长鸣>详细内容

噬魂断梦的校长

来源:清风扬帆网 时间:2017-05-10 17:16:02 点击: 【字体:

【编者按】看了王步勇一步步走向腐败的过程,不禁让人深思,曾经有梦的名师、明星校长,缘何最终跌入腐败的泥沼?想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校长手中集中了过多的资源和权力;另一方面,校长负责制下权力缺少监督,使得本应为净土的学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好制度能让好人变好,坏制度能让好人变坏,贪欲是人性,面对大量的诱惑,知识的多寡也起不了太大作用。更糟糕的是,教育系统有其特殊性,教育部门的贪污腐败无法用经济指标衡量,更多的是对教育部门形象的破坏,尤其对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要控制校园里的贪婪之手,还要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篱笆,驱除校园滋生腐败的基因,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还青青校园一片净土。

  王步勇作为名师、身为校长,本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他却抛弃了从教之初的诺言,沾染了歪风邪气,放弃了原则底线,最终吞噬了自己的灵魂。经组织查明,王步勇在担任水高级中学校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于2005年至2012年期间先后多次收受多人贿赂的财物共计人民币61.5万元。201411月,因受贿罪被宝应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没收财产5万元,并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概括王步勇检查书里的话:从1999年担任水高中负责人之后,就在贪婪路上奏响了吃喝、收礼、受贿、侥幸害怕“四步曲”。

  这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话:“别走得太快,请等一等你的灵魂。”

  “面子”作祟,防线失守

  “我要么不做这个校长,我要做这个校长必须要把它做得不要说全省全市,至少在全县,大家感觉某人还可以,工作还不错。”王步勇回首自己当初的承诺。

  正如他坦言自己刚担任校长时想干一番事业。的确,经过他的带领和全校师生努力,省四星级高中、省高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等一串串集体和个人荣誉纷至沓来。学校成了宝应有名气的高中,自己成了名师。然而,学校的好名气和个人光环却依然满足不了他内心的面子。

  王步勇做了校长以后,觉得“一周不在外面吃上两顿很没有面子”。慢慢的,参加吃喝宴请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以此来满足他的面子心理。

  有了权力,想借机接近、奉承、讨好的人也多了起来。当吃吃喝喝已经不足以表达老板们的“心意”时,有人开始向王步勇送礼。王步勇回忆第一次有人送两瓶好酒、两条烟时,他推辞了很长时间,就像跟人打架一样,硬是没有收。然而时间不长,他觉察到,自己过于顶真,反而导致那些老板们异样的目光,驳了他们的面子。就这样一来二去,久而久之,王步勇便产生了“收了反倒可以搞好关系”的想法,甚至觉得“不收白不收”,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收得越来越坦然。在接受组织审查期间,王步勇坦言:那段时间收了一点小礼、小钱,感到自己活得蛮潇洒的,也结识了朋友,关系搞得还不错,温室的环境让自己不能自拔。

  罔顾法纪,疯狂敛财

  随着水高中发展进入重要机遇期,王步勇的敛财之路也步入了快车道。学校园林绿化、学生公寓楼、教师宿舍楼、食堂、跑道操场等一个个工程项目,都成为他挖空心思攫取私利的目标,并美其名曰“为工程老板做好服务”。这时的他,俨然成了工程项目老板们的赚钱工具。

  翻阅王步勇的案件卷宗,两千、五千、一万、两万、五万……一笔一笔的受贿款项历历在目,他一次次设法扩大权力寻租的空间,全然无视纪律底线和法律红线。项目经理盛某某承建了水高中的食堂、宿舍楼等多个项目,为了讨得关照,遇事或逢年过节都送些烟酒、现金给王步勇。王步勇也心领神会,利用手中的项目资金审批权,从不拖欠甚至超前支付盛某某的工程款。这种互利关系发展到最后,王步勇购买扬州某小区住房的时候,应其要求,盛某某一次性就替他交了30万元首付款,胆大妄为、罔顾法纪到了极致。在水高中塑胶跑道操场项目中,王步勇明知中标单位把项目非法转包给了郭某某承建,却默认无异议。受到关照的郭某某便大方“打点”王步勇。王步勇在主动交代时描述:“打开购物袋,发现是一个盒子,盒子打开后,我一下子愣住了,里面全是现金人民币,一扎一万元,共18扎。”

  心存侥幸,梦断囹圄

  有段时间,向非法钱财伸过手的王步勇,一听说有贪腐分子被曝光,就像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吃不好、睡不好。其实,早在2009年宝应县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自查自纠的时候,王步勇为求心安, 曾象征性地向组织交了2000元钱。后来,他坦诚自己当初心怀侥幸,被贪欲蒙蔽,没舍得把那些非法所得钱财全部交给组织,当时心里更是觉得“这个钱就像肉一样,交上去就割掉了,疼。”

  王步勇说自己曾是个有“梦”的人,在获得一串串耀眼光环之后,还有更进一步的美梦。殊不知,贪念意起,便是梦断之时。正如他在检查书中写到:“我还确立了评为省教授级高级教师的梦,正在为之努力,但目前看来,这个梦断了。”

  忏悔的时候,王步勇说到:假如被乘数是勤政,乘数是廉洁,如果说一个人非常勤政,哪怕勤政到一万,但是他的廉洁是零,一万乘以零,等于零……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总结出这个廉洁公式的他,看来此前并没有明白欲壑难填、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要知道,党员干部漠视党纪国法、放纵贪欲,终将像贪婪的“饕餮”一样,最终会吞噬自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