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勤廉先锋>详细内容

用赤诚书写人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9-11-29 15:07:17 点击: 【字体: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最美奋斗者”王辅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忠诚。19年的中学教学生涯,他通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至今仍在一遍又一遍啃读经典;12年的天津市环卫局领导岗位,他却经常跟工人们一起去淘大粪、扫马路;25年来,他坚守讲台——1500多场义务宣讲,为40余万听众带去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也绝不是停留在入党宣誓那一刻的承诺。它是崇高的信仰,因为共产党人是用忠诚和奉献铸就的。在王辅成的日程中,“把一切献给党”是最重要的事,对党和人民永葆赤子之心,他说到做到;在王辅成的词典里,从来没有“歇脚”二字,25年的义务宣讲,他始终如一。这一切,正是信仰的力量。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信仰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因为信仰,年仅19岁的“红梅巾帼”郭凤韶血洒南京雨花台;因为信仰,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因为信仰,雷锋以20多岁的青春年华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因为信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带领群众把荒岛变成了宝岛……正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磨砺信仰的风骨、笃定信仰的选择,才让嘉兴南湖的小小红船,发展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

信仰,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让王辅成从青年到老年、从在岗到离岗、从台上到台下,时刻都捧着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有人劝他,享受着局级待遇,退休后过清闲日子,多好!有人说,这年头思想政治课难讲,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让人怵头。而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天职,我们不仅要讲,还要大讲、特讲、理直气壮地讲。”他甚至说,如果有一天,能倒在讲台上,将是此生最大的荣幸。他用执着与坚守,诠释了初心和使命。

信仰之基一时一刻不松动,精神之钙一丝一毫不缺少。恪守共产党员的赤诚初心,就是要有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奋斗、为党和人民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

“把一切献给党!”——这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在1982年送给王辅成的一句话。几十年来,王辅成将其真真正正地融入内心,落实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

甘于奉献、乐于奉献,把一颗初心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人民,是党员的本色。王辅成把“为人民服务”高高举过头顶,融入灵魂,根植心中,让自己的人生褪去了平凡的外衣,让党性熠熠生辉,为自己和他人照亮前行之路。他对自己的生活极其吝啬,却见不得群众受苦,退休以来,王辅成已累计捐款40多万元,扶危济困,还要把存折中的7万元继续捐出。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他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一个共产党人,胸膛里始终跳动着一颗为党为民的赤诚之心,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真正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不是在退休离职的那一天宣告结束,而是要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才算完结。王辅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甚至将自己的使命,延伸到生命结束之后。早在60岁那年,王辅成就立下遗嘱,后又经历几次修改完善——“死后全捐遗体,为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一位共产党员的终极奉献,也是一位老党员对诺言的兑现。无私奉献,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因为,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最美奋斗者”王辅成,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涌现出的榜样之一。见贤思齐,正是我们对榜样最好的致敬。学习榜样,就要根植人民的沃土,始终怀有一颗矢志奋斗之心,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能在拼搏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