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启动大数据平台 用精准监督为精准扶贫护航
“原来听说区里弄了个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还觉得那都年轻人的东西,像我这样的老头子就是放在我面前我也不会用,没想到用起来这么方便,只要把身份证往这个小机器上一放,我的啥子钱都能看到!”刚刚在村级数据终端查看完自己本月应领补助金的贾汪区紫庄镇石庄村村民王某高兴地说。
“公开才能公平,透明才能清明。”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贾汪区借助“大数据理念”筹建“大数据信息公开平台”,用精准监督,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据了解,该平台融入了“制度+科技+群众”元素,通过查询、对比、预警、监督、查处五大功能,完成对涉农资金的精准监督,打通了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一平台多终端,让群众监督更加便利。
群众监督作为构建权力监督机制的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要让群众监督发挥作用就要结合各类群众的不同特点与需求设置针对性强的监督渠道,做到民主监督一个都不能少。为此,平台建设采取一平台多终端模式。手机移动终端。采用一村一码(二维码)的形式,哪怕群众长期外出务工只要扫描本村的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三资”、涉农资金等公开的情况,达到身在千里外,村在手掌间的效果;自助查询机终端。根据老年群众无法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实际特点,特简化登录手续。查询时,只要将身份证网查询终端上一放,就可以登录系统,滑动查看;村级信息公开大屏幕。针对部分群众参与监督意愿不强的问题,在村部大屏幕上滚动显示各类公开信息,利用群众路过的十几秒时间,让群众对本村工作有一个面上的了解,引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提级录入,让公开信息更加精准
扶贫资金不能一发了之,更要保证发放过程的透明。把扶贫资金当作“唐僧肉”,随意截留使用,截掉的不仅是本属于贫困群众的补助金,更是群众的获得感,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村干部作为被监督重点对象,如果发放信息的公开由他们‘代劳’,就极有可能出现假公开、半公开甚至不公开的现象,导致村务公开、村账镇管、民主理财、勤廉双述等本应维护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制度流于形式,让“硕鼠”钻了空子。如今,平台采用区开发监管、镇建设录入、村使用管理的模式,公开主体提级为镇级负责,保证了信息录入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强化了扶贫资金发放过程的监管,实现了涉农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对比预警,让震慑作用更加突出
公示就是为了方便监督,大数据公开平台的启用,实现了由人工监管向技术监管的转变。平台集资金查询、数据分析、异常预警于一体,具有数据海量存储和数据自动处理的特征,通过在数据库中设置警戒线,可提供从队列式模型、爆发式模型、反常式模型、相似度模型等预警对比模型,以迅速发现异常信息、固定证据并及时预警,使优亲厚友、截留套取、虚报冒领等违纪违法行为在信息化监督下无所遁形,对村干部形成了极大震慑。为保护信息安全,平台根据不同层级用户设置台设置四级管理员权限和群众登录权限,群众可以查询到与自己相关资金的发放依据、发放时间、发放金额、领取人员等信息,并与本村其他农户进行对比,如有疑问可实时向管理人员交流反馈。可以说每一次查询都是一次监督,都会心中有“事”之人“红脸、出汗”,在全民监督的高压态势下主动熄灭搞小动作的不法念头,使“最清楚的人”成为“最清醒的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