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创设纪委委员履职平台
今年以来,泰州市纪委深入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部署,认真落实“纪委委员是职务不是荣誉”要求,积极创新载体,建设工作平台,探索建立“市纪委委员工作室”制度,推进了纪委委员履职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广泛化设立机构。 一是机关设室。在市纪委机关设立“市纪委委员工作室”,每周五上午安排非驻委局机关的市纪委委员到委局机关工作,交流工作情况,参与工作研究,列席相关会议。二是部门挂牌。在市纪委委员日常工作单位的办公室增挂“市纪委委员工作室”牌子,并要求有条件的委员所在单位,在门厅楼层“办公区域分布指示牌”中标明“市纪委委员工作室”。三是基层设点。选择部分乡镇(街道)设立“市纪委委员工作室”,市纪委委员定期深入工作室工作,听取群众意见,接待群众来访,加强沟通交流。目前,已经在24个乡镇(街道)挂牌设立“市纪委委员工作室”。
标准化规范管理。 一是挂牌上岗亮身份。在纪委委员工作室门口悬挂“市纪委委员工作室”字样的标牌,做到履职亮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制度强管理。纪委委员工作室建立委员工作职责、轮流值班、走访调研、接待群众来访等制度,并张贴上墙,规范工作室运行。三是健全台账全留痕。完备纪委委员活动考勤簿、登记簿、走访群众登记簿等工作资料,做到履职全过程留痕。
精细化明晰职责。 明确委员在工作室期间重点履行4个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作室的作用:一是加强学习,发挥“加油站”作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精神、新部署,全面了解和掌握纪检监察工作业务,不断提高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走访调研,发挥“瞭望台”作用。加强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调查研究,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问题。三是参与决策,发挥“议事厅”作用。及时沟通情况,研究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根据安排,列席市纪委常委会和相关工作会议,参与重要工作的讨论和决策。四是监督检查,发挥“监督哨”作用。参与市纪委专项检查、巡察、质询评议等工作,合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体系化健全制度。 建立以《市纪委委员工作室制度》为主,以《市纪委书记约谈市纪委委员工作制度》、《市纪委常委挂钩联系市纪委委员工作制度》、《市纪委委员基层联系点制度》、《市纪委委员履职记实制度》为辅的“1+4”制度体系,重点建立4项配套制度:一是谈心谈话制度。市纪委书记定期与委员开展谈心谈话活动,重点就履行委员职责及委员自身建设情况进行谈话,引导委员更好地履行职责。二是常委挂钩联系委员制度。每名常委挂钩联系2-3名委员,加强日常工作的联系沟通,形成纪委机关与委员常态化联动机制。三是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市纪委委员联系1个乡镇(街道),亮身份、察民意、访民情,督促指导基层工作开展。四是履职记实制度。印发《市纪委委员履职记实手册》,由委员实时记载履职情况,记实情况定期向市纪委常委会报告,作为委员履职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一体化深入推进。 以建立“市纪委委员工作室”为示范,推动全市各级纪委委员履职尽责。一是推进上下联动。召开纪委委员履职推进会,在全市推行“纪委委员工作室”制度,扎实推动市、县、乡、村纪委(纪检)委员履职尽责,形成上下一体、四级联动的良好格局。二是创新履职方式。指导各市(区)纪委以推行“市纪委委员工作室”为契机,同步组织本级纪委委员履职活动,如,靖江市开设“纪委委员课堂”、组织纪委委员结对帮扶“政治贫困村”,姜堰区配备“智囊团”助推兼职区纪委委员履职,等等,有力促进了各级纪委委员履职尽责。三是加强履职考评。探索构建纪委委员履行职责情况目标责任考核体系,量化考核指标,定期考核评价,以适当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通报考核结果。探索建立纪委委员履职档案,做到一届任期内履职全程留痕、业绩可查可考。
“市纪委委员工作室”制度实行以来,市纪委委员到市纪委机关“委员工作室”工作15人次,列席市纪委常委会讨论决策4人次,参与监督检查21人次,到基层履职53人次,协调解决问题55个,其中:党风廉政建设方面26个,民生实事方面22个,基层发展方面7个。(曹洪春 常松)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