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他山之石>详细内容

江阴市:35张“思维导图”助力审查调查

时间:2018-05-23 11:20:21 点击: 【字体:

    “我又想起了一笔……”在仔细看完“思维导图”后,刘某又主动交代了一笔之前遗漏的挪用20万元公款的事实。

  近日,江阴市顾山镇财政所原副所长刘某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采取留置措施。留置期间,刘某悔改态度较好,积极配合审查调查工作。但由于案件持续时间较长,款项进出路径复杂,涉及股票买卖、银行理财、购买承兑汇票贴息等多个方面,仅刘某个人使用的银行卡就达10多张,涉及银行8家,导致对一些违法细节无法回忆清楚,有些交代的事实甚至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候办案人员为了确定一笔事实,需要反反复复进行多次讯问和对账,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以前办理公诉案件时常用的‘思维导图’分析法?”面对异常复杂的案情,转隶干部罗惠莉提出建议,“我们可以根据刘某交代的挪用事实,逐笔画出逻辑流程图,每个节点都标明资金轨迹、时间和相关证据等关键要素。”

  说干就干,专案组人员专门用两天时间梳理了刘某所有的供述材料,将全案100多页笔录内容制成了35张“思维导图”。当一张张做满标记的图挂上“案情分析板”,办案人员发现图虽小作用却不小:案情化繁为简,每一笔挪用资金的来源去处都清晰地呈现在树状图上,不同环节的办案人员可以轻松捋清脉络,减少“半拉子”现象;证据查漏补缺,对于流程图不能闭环或者缺少要素的地方可以集中火力“定点清理”,及时收集补充证据;审查按图索骥,按照有关规定提前介入的案件审理室同志、检察机关公诉人员以及后期的法院审理人员均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迅速掌握主要案情及证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画图来理清案件脉络,案情越复杂效果越明显。”该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高振华认为,“思维导图”是办案提质增效的利器,通过进一步总结完善,可以在审查调查工作中进行更广泛的应用。(苏文海)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