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三个着力”强化履行监督第一职责
“监督是我们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纪检监察机关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探索监督有效途径,注重监督力量的整合和统筹使用……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常州市武进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徐萍在该区纪委监委工作会议上表示。
今年以来,武进区纪委监委紧紧围绕监督这个第一职责,通过“三个着力”,坚持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切实加强日常监督和经常性管理,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聚焦“两个维护”,着力强化监督的政治性
“要把握政治机关定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履行‘两个维护’政治责任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整个过程……”在近期召开的区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武进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朱志伟表示。
区纪委围绕“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执行情况、重大决策部署推进落实情况”等方面强化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
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护航行动”,加强对农村土地、教育卫生、国资管理等改革领域监督检查,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开展改革走访调研督查50余次,
围绕“三大攻坚战”开展“保障行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阳光扶贫”、“三资三化”等重点领域清单化监督问责机制,通过监督问责,唤醒责任意识,倒逼任务落实,提升工作合力。今年以来,问责102人和1个党组织。在实施问责过程中形成了《把握重点、规范流程,深入推进问责工作落到实处》、《从安全隐患看治理隐患—“5.26”火灾事故情况分析》等调研报告,深度剖析现象背后的体制机制、管理、作风等问题,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充分发挥问责治本作用。
围绕省委“三项机制”开展“担当行动”,深入实施容错纠错机制,选编容错纠错典型案例,健全信访举报失实澄清机制,严把选人用人关。共对37批1032人次干部进行廉政回复,为受到不实举报的14名干部澄清事实,严管厚爱树立干事创业导向,形成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的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深化改革,着力强化监督全面性
“要进一步深化监察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推动监督职能覆盖到位……”在年初的纪检监察工作座谈会上,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符毅梅说道。
区纪委围绕镇村基层监督、派驻监督等方面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试点监察员办公室改革工作。镇(街道)不再保留行政监察机构,原行政监察机构人员整合到镇(街道)纪(工)委;由区监委向镇(街道)派出2个监察员办公室,分片负责对所联系镇(街道)管辖范围内的监察工作,实现纵向层面监察职能的拓展。
开展村(居)派驻纪律监督工作组试点。通过建立相应组织架构、探索监督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村(居)委会监督,助推农村集体“三资三化”管理,协助治理基层“微腐败”和“四风”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最基层延伸。
创新“三库一表”监督模式,擦亮派驻监督探头。突出“关键少数”,建立干部廉政信息数据库2000余份;突出“规范程序”,建立“三重一大”决策备案库1000余项;突出“责任传导”,建立“两个责任”履责档案库1200余条;突出“全程留痕”,建立日常监督工作表,执纪监督工作室和派驻机构每季形成评估报告,直指联系单位存在问题,真正使监督立起来、强起来。
优化监督方式,着力强化监督的实效性
“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监督有效途径,切实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区纪委常委莫建刚在讨论监督执纪工作时表示。
区纪委不断创新监督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综合运用专责监督、日常监督、重点监督等方式,深入推进监督执纪问责工作。
专责监督精准发力。建立监督执纪案例综合分析中心,以“六步递进法”对问题易发多发领域进行研判,开展专责监督,先后对区安监局党组等3个党组织实施专责监督,立案5件5人,问责3个党组织和1名主要负责人。
日常监督全面覆盖。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问题线索和“关键少数”,加强督查。今年以来,组织作风建设专项督查110余批次,暗访酒店、农家乐、机关食堂等餐饮场所279家,抽查商场、超市预付卡销售情况20余次,抽查97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情况,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6起38人,并进行通报曝光,对全区党员干部形成有效震慑。
重点监督有效推进。重点围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巡视巡察移送和反馈问题、“三大攻坚战”、区域性系统性腐败问题、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六大领域深化监督问责工作,先后问责166人和7个党组织,切实做到“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终身追责”。同时,既体现执纪的“力度”,又体现执纪的“温度”,对所有被问责对象,指定专人对其进行谈话,消除思想负担,激发昂扬斗志,重燃干事创业激情。(吕柏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