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剑指惠民领域 聚焦民生民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宿迁市委巡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巡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增加获得感。
“全市各级巡察干部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强化民生意识和民生导向,重点聚焦涉及民生民利的相关领域,发现和惩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宿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桂琴明确要求。
宿迁市委巡察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巡察机构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纳入巡察监督重点,重点聚焦民生民利,深入查找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突出问题,纠偏扶正、正本清源,着力释放巡察红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第一线。
专项巡察———精准亮剑护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增进民生福祉,共步全面小康,这份浓浓的民生情怀,始终牵系在各级领导的心头。事实上,市委巡察监督的视角从未偏离过民生领域。
2017年8月7日,五届市委启动第三轮巡察,除了安排对市直有关部门开展常规巡察外,市委要求围绕“阳光扶贫”领域,重点对市委农工办等6家“涉贫”单位党组织开展专项巡察,同时选择1个乡镇开展提级巡察。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此次针对阳光扶贫领域的专项巡察,在全省率先迈开了一步。
“市委本轮巡察剑指扶贫领域,旨在发挥专项巡察优势,有效推动阳光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市委巡察办主任陈海洪一针见血地指出。
2017年8月14日至9月30日,市委各巡察组高擎巡察利剑,聚焦脱贫攻坚,着力检查被巡察党组织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深入查找涉贫工作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扶贫项目现场找准“病灶”,在民声中深挖线索,精准“点穴”。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指导监管弱化,部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秸秆还田和购机补贴两项资金监管存在不到位现象,有的乡镇补贴资金拨付严重滞后”“有的部门责任担当精神不足,服务意识淡化,落实扶贫政策不力……”
2017年11月2日至4日,各巡察组晒出“体检报告单”,分别向被巡察党组织反馈巡察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
“巡察组指出的问题实事求是、切中要害,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性、指导性强,对巡察反馈意见完全同意、诚恳接受,坚决按照反馈意见要求,迅速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坚决按时完成整改任务。”被提级巡察的某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态。
2018年2月7日,该镇党委公开通报了巡察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28户村民在完成安置前,我镇已按照相关政策继续发放安置过渡补助,费用共48万余元”“镇域禁养区43户养殖户以及非禁养区的35户养殖户整治工作已经全部按要求治理到位”“5名违法乱纪的村干部受到查处,其中原支部书记于某被开除党籍,并移送检察机关……”
巡察反馈的37个具体问题逐一落实整改,该镇党委用实际成效兑现了“整改工作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留尾巴”的承诺。
“本轮专项巡察共发现问题453个,已整改完成问题417个,整改到位率为92%;余项正在整改;针对精准扶贫分红不到位问题,相关被巡察单位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县区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市直一家被巡察单位组织开展专项整治4项,问责处理科级干部4人,挽回损失70.6万元……”
整改落实是政治责任,更让基层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获得感。
问计于民———精准发力惠民生
民心是最大的工程。
民生安则民心稳,民生乐则民心悦。
沭阳是人口大县,贫困人口相对较多。县域内省定经济薄弱村有59个,建档立卡户达23.1万,也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县之一。
2018年7月3日,沭阳县纪委“清风花乡”微信平台发布的一则活动信息,立时引爆微信朋友圈。经沭阳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面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展“群众点题巡察”活动,征集3个专项巡察项目,列入年度专项巡察范围。
“真没想到,活动效果完全出乎意料。”沭阳县委巡察办副主任闻向阳介绍,原以为机关干部关注度可能会高些,预计能征集二三百条,但消息一公布,首日分享转载和点击阅读数均超1000人次,3天时间征集巡察项目及意见建议1024条。
“巡察工作接地气”“巡察内容群众说了算”“全城百姓话巡察”……网友纷纷留言,为活动点赞。
“巡察监督让群众点题,目的是摸清基层哪些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最强烈,群众对巡察工作有哪些期盼,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巡察什么、整改什么。”沭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朱浩道出初衷。
随后,由9类群体30人组成的评审组,经过数轮综合评审,最终确定教育、医疗、环保、低保、扶贫5个项目纳入年度专项巡察范围,并针对每轮被巡察单位实际选出1个作为专项巡察项目。
2018年7月12日,沭阳县委启动第八轮巡察,授权六个巡察组分别对李恒镇、耿圩镇等6个乡镇(街道)及所辖的70个村居开展巡察。环保、低保、扶贫等群众点题项目列为本轮政治体检重点。
沭阳“你点我巡”活动引发的热议,既凸显了沭阳县委对民生关切的热情回应,也极大提升了群众对巡察工作的参与度与获得感,为沭阳县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赢得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民心即民意。民心顺,则和谐生、万事兴。
宿豫区委巡察组刚进驻到某村,就有群众反映,村里早些年的土地流转款、征地青苗补偿款等重大经济账目不清楚,村务公开这一块做得不好,部分村民对此意见很大,请巡察组好好查一查。
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巡察组迅速对该村村务公开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发现该村村务公开栏上贴着一张《2015-2017年土地流转的情况统计表》,表中只汇总了该村土地流转的户数、亩数等情况,使用结余情况却未反映出来。
据此,巡察组决定从村务公开入手,对各村3年来应公开而未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事项进行逐一核查。共发现村务公开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126个,多数村居的村务公开内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个别村居出现“僵尸栏”“糊涂栏”,严重堵塞了群众了解实情的通道。同时,巡察组也发现了个别村干部“截留冒领”“优亲厚友”等违规乱纪问题。截至目前,在对9个村居开展的巡察监督中,共发现问题线索28个,8名党员干部受到党政纪处分,累计收缴违纪资金11万元。
“基层群众身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干群矛盾激化甚至出现上访,多数是由于村务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透明造成的,开展村级巡察就是监督村级组织把群众关心的事情拿出来晾一晾,让村民拥有知情权,避免‘村务’变成‘村雾’。”巡察组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巡察组来真的,以后俺们有问题就向巡察组反映,看谁还敢胡来!”“巡察组来了,俺们心里踏实多了!”群众的肺腑之言,道出了顺畅的心声。
整改提升———长效机制促民生
整改是最实的民生。
巡而不改,不如不巡。整改到位与否,事关反腐工作的震慑力、党内监督的严肃性。
“阳光扶贫”专项巡察发现的问题,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面广,因而,专项巡察的目标很明确:紧盯整改不放松。
针对精准扶贫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地方把扶贫奖补资金作为股权量化到贫困户,由于农户权利不明确,致使分红少或没有分红;有的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市委农工办专门制定下发扶贫资金规范入股协议范本,规范分红时间、比例、方式;制发《宿迁市关于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扶贫资金收益规范管理机制。
“按照市里统一的协议范本,推进整改落实,既规避了政策落实‘短斤少两’问题,堵塞了管理漏洞,更有效保障了贫困户的权益。”县区的同志纷纷叫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富民之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宿迁青年选择回乡创业或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全新力量。但“支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门槛较高问题”让诸多创业者望“钱”兴叹。
根据巡察提出的整改意见,市人社局与人行宿迁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多次会商,研究制定《宿迁市区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新《办法》对创业担保贷款的对象、额度、利率、办贷流程、抵押担保等方面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对贷款金额10万元以下符合条件人员取消反担保手续,个人贷款额度从25万元增加至30万元,期限从2年延长至3年。
据人行宿迁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科负责人介绍,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左右,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4万余人次,重点支持个体工商户、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以及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在扩大就业、促进创业、改善民生和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办法》带有普惠性和接地气的特点,真正触摸到了创业者的‘痛点’,突破以往政策的‘冰点’,让政策的暖阳普照到每一位创业追梦人。”受益的创业者小阎感触颇深。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