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适应监察体制改革要求 打造警示教育新模式
为适应监察体制改革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要求,海淀区纪委监委坚持监察对象在哪儿,警示教育就跟进到哪儿,多措并举,努力实现监察对象警示教育全覆盖。为进一步发挥警示、震慑、教育作用,海淀区纪委监委再次升级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看守所监区内的海淀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以“警示之门、正义之路、体验监舍、警示展厅”四个环节谋篇布局,打造“以观促廉、以案讲廉、以声述廉、以感思廉”四位一体的警示教育新模式。
突出“体验式” 以观促廉
为让参观者获得最直观、最真切、最触及心灵的体验,警示教育基地将“监舍体验”作为一项特色教育内容:让参观者进入“真实”的监区和监室,先后参观“模拟审讯室”“模拟监舍”,观看形态各异的硅胶人在监舍内面壁思过、悔恨万分、痛哭流涕……每一个环节都在肃静的气氛中有序进行。在“静思监舍”,大家席地而坐,用5分钟时间闭门思过,静心反省,叩问心灵……
在这里,参观人员还要观看名为《代价》的警示教育片。“戴着沉重的脚镣,走路哗哗地响,脚脖子都磨破了。把我同杀人犯关在同一个监舍,毫无尊严可言。”服刑人员、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副区长闫永喜在警示教育片中现身说法,对在场的党员干部触动很大。置身高墙电网下,参观者仿佛“失去自由”,充满了对党纪国法的敬畏。
“监狱之门离我们每一个人其实并不遥远,审判席和被告席只有一步之遥,高位和高墙也只一墙之隔,关键就在于自己该怎样去把握。”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在参观留言簿上写道。
突出“剖析式” 以案讲廉
“贪如火,不遏刚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马行千里不失蹄,皆因趋步谨慎;人生一世少犯错,必须警钟长鸣。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把警示教育作为人生必修课,守规矩、明底线、知敬畏……”警示展厅的前言字虽不多,但却字字入耳,声声入心,令人警醒。
展厅总结了腐败分子的种种心理,包括“自欺欺人,顶风作案”的侥幸心理,“亦步亦趋,共同毁灭”的从众心理,“攀富比阔,及时享乐”的攀比心理,“唯我独尊,胆大妄为”的特权心理,“铤而走险,大捞特捞”的失衡心理,“毫无顾忌,疯狂逐利”的贪欲心理……均以真实案例和纪委监委办案人员点评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示,有利于参观者通过“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方式,汲取教训,防微杜渐,自觉拧紧廉洁自律的“阀门”。
此外,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志、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市安监局原副局长丁镇宽等,这些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腐败案件也以“耻辱柱”“故事墙”“互动灯箱”等形式分别在展厅展示。
突出“情景式” 以声述廉
“我现在觉得真的对不起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教育之恩。他们到了风烛残年,我却给他们添这样的堵,我再也不是他们的骄傲,成了他们的耻辱……”在忏悔篇的大荧幕里,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原党委书记、副主任张慧光在服刑前动情的哭诉与忏悔使参观人员为之震惊、为之惋惜。
在《迟到的忏悔》板块,收集了周永康、吕锡文、季建业、李春城、刘铁男、王喜禄、杨海、陈万寿等17个忏悔视频,上至中央“大老虎”,下至村镇“小苍蝇”,每个视频长不过两三分钟,看后却令人心痛。
“反腐败是严肃的政治,受教育者不能抱有‘看戏’的心态,把案例当‘故事’讲,当‘绯闻’传,当‘电影’看,当‘笑料’听;把自己当旁观者、局外人,而是要把自己摆进去认真对照检查,思想上受到警醒,行动上有所改观。”海淀区纪委监委对党员干部参观基地提出了要求。
突出“融入式” 以感思廉
身边人当“活教材”,身边事当“警示钟”。警示教育基地坚持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延伸教育效果,真正做好警示教育的“后半篇文章”,让警示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为切实提升警示教育成效,海淀区纪委监委将近年来查办的发生在区内的20余起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以《纪挺法前 违纪必查》为专题,通过电子翻书的形式,情景再现了不同岗位、不同领域的腐败案件。如西北旺镇皇后店村村干部挪用资金案、区原地税局地税二所有关人员严重违纪违法案等反面典型案例的选取,让“身边的教训”变成“墙上的镜子”,达到猛击一掌、大喝一声的警示效果,警醒和教育党员干部要心存敬畏、抵御诱惑,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要始终把开展警示教育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参加庭审旁听等举措,不断推进警示教育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干部以内省之心为思想系上‘安全带’,给行为加装‘防护网’,守住政治‘生命线’。”海淀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肖韵竹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