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纠“四风”驰而不息,越往后执纪越严—— 立规矩严落实 转作风树新风
盐城市大丰区气象局局长蒋伟、办公室主任耿健、防雷中心主任兼总账会计杨国峰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江苏省纪委不久前再次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近年来,类似的通报曝光在江苏持续不断,该省坚持一个节点接着一个节点抓,一步一个脚印深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立规矩,让群众从“小事”中感到作风之变
“省内公务接待一律不能喝酒。”今年7月,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在省委全会上严肃地提出这个要求。虽然只是一句话,但要求非常明确。喝的是什么酒,酒钱谁来掏?只要一深究,很多人就难以理直气壮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江苏省委及时制定“十项规定”,将其具体细化。近年来,该省聚焦“四风”问题,紧盯新表现新动向,及时出台新举措——
深入开展“反浪费反奢侈”专项行动。连续4年治理公务用车、整治公款旅游、规范公务接待、精简会议活动、严控楼堂馆所建设、推进财政资金监管。据统计,去年省级财政“三公”经费支出下降41.1%。
不折不扣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清理培训中心、疗养院、高尔夫球场、私人会所等,列入督办的违规私人会所已实现关停、转型和资源再利用,高尔夫球场按取缔、撤销、退出三类途径清理整治到位。前不久,该省对会所整治“回头看”,严防反弹回潮。
严肃查处违规收送购物卡问题。2014年底,省纪委结合纪律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全省开展违规收送购物卡专项整治行动,督促商务、财政等单位和金融监管部门履行职责,落实好购买购物卡实名登记、非现金支付等规定,严禁用公款购买购物卡。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以上率下,抓出实效。”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一件件事情规范好了,一个个问题解决好了,全社会风清气正的大气候就能逐渐形成。
纠顽疾,动真碰硬越往后执纪越严
外出考察调研,顺道拐个弯看看风景、干点“私活”,过去以为“见怪不怪”,如今明令禁止。
今年以来,江苏把改进作风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抓手,抓早抓小,动真碰硬,持续形成震慑。
紧盯重要节点。“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坚持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早打招呼,早提醒,早提要求。全省深入开展“面上督查、专项检查、暗访调查、信访核查”,仅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就派出督查、检查组1341个,暗访组331个,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9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80人,点名曝光典型案例145起。
紧抓突出问题。哪个地方的哪一项问题突出,就集中精力“清污去渍”。无锡、连云港调取重要节点餐饮票据记录,筛选有疑点票据进行追根溯源式倒查。泰州紧盯津补贴奖金发放和公款出国出境,今年中秋、国庆期间压缩3批人员结构不合理的公务出访,取消1批24人次的不必要出访。
强化系统思维。加强“监督的再监督”,健全党委、政府和纪委联动督查机制,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党委政府督查、党风廉洁建设检查、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实现主体对象全覆盖、监督执纪无盲区。比如,监督发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检查党政机关办公楼、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监督住建、文化、旅游等部门检查会所整治情况,监督财政、审计部门检查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一批官场“陈规陋习”打破了,一批作风“顽症痼疾”清除了!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勤俭节约多了,铺张浪费少了,秉公办事多了,特权现象少了。
抓长久,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
梳理今年中秋、国庆的督查检查发现,随着“四风”问题“显性减少隐形渐深”,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不坚持不足以深化巩固,不深化不足以长久坚持。
动态发现和掌握“新伎俩”。一些违规送礼行为搭上互联网便车,盐城市纪委针对电子礼品、微信红包等突出问题,依托信息技术精准查处。南京市纪委在拥有240万“粉丝”的官方微博“钟山清风”开通在线举报,鼓励网友对身边“四风”问题“随手拍”。
严查群众身边“微腐败”。去年以来,全省聚焦镇村干部和“三长”——基层有实权的科长、局长、校长,围绕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扶贫救济、惠农补贴、低保资金管理使用、城市拆迁改造等方面存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确保问题查清、处理恰当、问责到位。
把制度笼子扎得更密更实。江苏深化标本兼治,持续拧紧问责“发条”,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扎紧制度笼子。省财政厅制定了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省外办制定了临时出国人员费用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省总工会出台了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同时,针对公款吃喝转入机关内部食堂的问题,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出台省级机关食堂管理工作办法。
“下一步我们还要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评估作风建设成效,研究解决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作风建设更加常态长效开展。引导党员干部坚决抵制不良风气,自觉倡导社会新风。”江苏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蒋卓庆表示。(苏纪宣 黄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